為做好教育部輕化工助劑化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的評估工作,7月3日下午,學校在逸夫樓416會議室召開了重點實驗室評估工作部署會議。副校長、實驗室主任黃劍鋒出席會議,科技處、前沿院、化學與化工學院、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負責人,實驗室相關人員參加了會議。會議由科技處副處長、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陸趙情主持。
會上,陸趙情首先傳達了教育部關于此次評估的總體安排和要求,隨后結合往年其他實驗室的參評結果強調了評估工作的重要性,并詳細解讀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評估規(guī)則和評估指標體系,對主要任務和各個關鍵時間節(jié)點做了分解和說明。
黃劍鋒對重點實驗室的迎接評估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視,重點實驗室是學校開展高水平科研工作和爭創(chuàng)一流學科的關鍵平臺,對實驗室的評估是一個很好的自我檢查的過程,要以此為契機梳理與總結近幾年的發(fā)展成果和不足;二是評估材料準備要嚴格按照指標體系要求,合理謀劃,精雕細琢,不斷凝練升華;三是相關各部門要主動參與,積極協(xié)調,做好溝通與配合,并按照工作分解表將具體任務和責任落實到人。與會各部門負責人就相關事宜進行了交流和討論,提出了中肯的意見,黃劍鋒現(xiàn)場解答了此次迎接評估工作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新聞小貼士: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是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學科建設、科研創(chuàng)新、吸納人才的平臺。論重要性,它的級別僅次于稀少的國重實驗室及國家實驗室。截止到2008年,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就不再新增了,目前為止數(shù)量約為200個。定期評估是實驗室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根據(j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與管理辦法》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評估規(guī)則(2015年修訂)》的要求,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每年評估1-2個領域,每個實驗室的評估周期為5年。每次考核的結果只有三檔:優(yōu)秀、良好及較差(原則上前15%為優(yōu)秀,后10%為較差,中間為良好,每年循環(huán),數(shù)量只會越來越稀少);被列為較差檔位的高校,沒有整改的機會,而是直接從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名單中剔除。2018年評估了工程和材料領域105個重點實驗室,其中優(yōu)秀25個,未通過15個。2019年教育部將組織對化學化工領域和交叉領域的實驗室進行評估,參加本年度評估的實驗室61個。
(核稿:楊軍 編輯: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