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鏈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1904862
我校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馬建中教授團隊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功能型納米材料的關鍵技術研發(fā),在納米材料及功能型納米復合材料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系列重要進展。近日,馬建中教授與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林志群教授、復旦大學彭娟教授以共同通訊作者合作在國際化工領域頂級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發(fā)表題為“Lead-Free Halide Perovskite Nanocrystals: CrystalStructures, Synthesis, Stabilities, and Optical Properties”的綜述性論文(Angew. Chem. Int. Ed., DOI:10.1002/anie.201904862.)。我校為論文第一單位,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在讀博士生范倩倩為論文第一作者。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是國際化學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刊物之一,當前影響因子為12.102,Top期刊,中科院JCR 1區(qū)。這也是我校首次以第一單位在該期刊發(fā)表論文,該論文的發(fā)表極大地提高了我校在化學學術研究領域的影響力。
2014年,鹵化物鈣鈦礦納米晶的首次發(fā)現(xiàn)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然而,傳統(tǒng)鹵化物鈣鈦礦納米晶往往含有毒性元素鉛,從而限制其進一步商業(yè)化應用。在這種形勢下,既能避免毒性金屬元素使用,又能保留鈣鈦礦優(yōu)異特性的無鉛鹵化物鈣鈦礦納米晶應運而生。然而,圍繞無鉛鹵化物鈣鈦礦納米晶的相關研究報道數(shù)據(jù)缺乏系統(tǒng)性和深入性,導致現(xiàn)階段該類材料研究進展較緩。基于此,馬建中教授團隊對現(xiàn)階段無鉛鹵化物鈣鈦礦納米晶的系列報道進行了系統(tǒng)而深入的研讀,并結合團隊相關研究基礎,在該論文中就無鉛鹵化物鈣鈦礦納米晶的晶體結構、穩(wěn)定性、光學性能、制備方法及最新應用等進行了全面介紹;針對“飽受爭議”的穩(wěn)定性及光學性能問題,首次系統(tǒng)分析了無鉛鹵化物鈣鈦礦納米晶穩(wěn)定性及光學性能的影響機制,并就如何提高其穩(wěn)定性及光學性能進行了深入探討。該論文的發(fā)表有望對該類材料的后續(xù)深入研究和開發(fā)提供較強的理論指導和借鑒意義。

文章詳細信息:
Qianqian Fan, Gill V. Biesold-McGee, Qunna Xu, Shuang Pan, Juan Peng,* Jianzhong Ma,* Zhiqun Lin*. Lead-Free Halide Perovskite Nanocrystals: Crystal Structures, Synthesis, Stabilitie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2019, DOI:10.1002/anie.201904862.